稀土新政現負效應 配額下降致價格暴漲
2010年09月13日 11:13 5084次瀏覽 來源: 中國經營報 分類: 稀土 作者: 方輝
不分輕重 稀土新政現“負效應”
在歐美多國對中國稀土戰(zhàn)略表示抗議之后,作為中國廉價稀土的最大受益者,日本也加入了“抗議”陣營之中。日本官方一周前在第三次中日經濟高層對話上呼吁中國應該擴大、而非限制稀土資源出口。
和日方有同樣訴求的還有國內的稀土企業(yè)集團,作為稀土的主要生產國,中國的稀土市場絕大多數在國外,為此,業(yè)內一些稀土企業(yè)集團希望出口配額能擴大。
在西方不斷質疑中國大幅減少稀土出口配額時,國內稀土行業(yè)對配額不分輕、重的“一刀切”做法也讓業(yè)內人士越來越擔憂。
配額細分刻不容緩
“外方之所以呼吁中國增加稀土出口配額,只是想把開采成本轉嫁給中國。”有專家告訴記者。
2010年以來,商務部已下達的稀土產品出口配額為30258噸,這比去年同期下降39.52%。
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在控制稀土出口配額的同時,輕、重不分,這也致使各國爭搶的重稀土并未得到真正控制。
所謂輕、重不分是指輕稀土出口配額和重稀土出口配額控制“一刀切”。
目前,中國境內17種稀土元素均被視為戰(zhàn)略資源,包鋼稀土公司總經理張忠此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就一再表示,這是一種過時的提法,要區(qū)分真正的稀土戰(zhàn)略資源,然后放開并不稀缺的資源。
據了解,和分布廣泛的輕稀土相比,重稀土屬于我國南方特有的稀土資源,包括鋱、鏑、鈥、鉺、銩、鐿、镥和釓8個元素,而重稀土的開采難度大,對環(huán)境的破壞更是嚴重,因此它們的開采成本要比輕稀土高很多,據多方數據分析,我國的重稀土儲量僅夠開采25至30年。
“西方不滿中國的限制政策,目的可能只有一個,就是為了獲得全世界都緊缺的重稀土資源,現在這種籠統(tǒng)的限制,實際上并沒有起到保護稀缺資源的作用,外商還是可以通過手段獲取最珍貴的重稀土。”江西稀土協會秘書長孟學江告訴記者。
在孟學江看來,國外進口商每年都在千方百計的多進口鋱、鏑、釔(重稀土),在市場的需求之下,很多企業(yè)開始擠壓輕稀土的出口配額,這反而增加了重稀土的出口量。這樣重稀土就具備了“高附加值”的特性,也就形成了國家“鼓勵”出口重稀土的反效應。
以重稀土元素鏑和輕稀土元素鈰為例,一公斤的氧化鏑售價1500元,而一公斤氧化鈰才賣30元左右,在產量上,鈰的品位高達50,而鏑的品位只有5。在配額不細分的現狀下,儲量越少的元素反而可能出口的越多。
配額下降致稀土價格暴漲
與國際輿論形成呼應的是國內稀土企業(yè)也希望稀土出口政策能有所松動,有的甚至質疑中國稀土出口政策。
在中日第三次經濟高層對話前,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副會長劉貽南成為第一個公開質疑中國現行稀土出口政策的業(yè)內人士。他認為中國的稀土產品出口不能游離于國際貿易游戲規(guī)則之外,而稀土的重要性也不能成為限制乃至停止出口的借口。
劉貽南用數字向媒體表明,從2001年至2009年我國稀土產品出口量沒有明顯的增幅,除2009年受金融危機影響降低外,都維持在6萬噸到8萬噸之間,而從2005年占全球出口的89%,降到2008年的73%。
據記者了解,在業(yè)內很多人對劉貽南持支持態(tài)度,尤其是企業(yè)人士,他們認為劉貽南的觀點符合現在的形勢,“企業(yè)需要有可預期的經營環(huán)境。”為此,本報記者致電給劉,但對方婉拒了采訪。
稀土聯盟最近公布的稀土價格顯示,許多元素在一個月內又有上漲,幅度一般在10%左右,而相比去年同期,稀土價格已經翻倍。與此同時,從今年7月至今,包鋼稀土、中科三環(huán)(18.70,0.11,0.59%)、寧波韻升(22.76,0.77,3.50%)等相關稀土資源和應用產業(yè)股票的價格上漲幅度已經超過60%,成為股市拉鋸戰(zhàn)中少有的亮點。
是哪些因素致使稀土價格飛漲?有研究機構表示,在目前國家對稀土行業(yè)整頓力度空前加大,出口配額比去年下降39.5%的背景下,才造成稀土價格走強。
稀土巨頭對抗國家戰(zhàn)略?
事實上,在稀土行業(yè)內部,如何把握配額限制的“度”,已經成為一個很熱門的話題,記者在此前的“首屆中國稀土峰會”和“第二屆包頭稀土論壇”上已經感受到了企業(yè)界人士對越來越嚴格的出口政策的“擔憂”。
“作為企業(yè),我們首先考慮的肯定是利潤和發(fā)展,在配合國家政策的前提下,我們必須實現利潤最大化。”一位不愿具名的稀土企業(yè)負責人告訴記者,過去稀土的買家主要是國外客戶,現在出口減少了這么多企業(yè)的賣方市場越來越少,這會影響企業(yè)的生存發(fā)展。
這位負責人認為,國家既然讓企業(yè)成為稀土資源整合、開發(fā)的主體,就要考慮到企業(yè)的實際情況,無論是央企,還是地方企業(yè),都要賺錢。
不過,相比于稀土企業(yè)的熱切呼聲,有專家則表示了相反的觀點。
“我現在最擔憂的就是企業(yè)的短視!”對外經貿大學中美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周世儉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自己一直主張嚴格限制包括稀土在內的重要有色金屬資源的出口,他認為單純出口資源是愧對子孫后代的做法,“企業(yè)為了短期利益,為了一個好看的財報,賣初級產品甚至原礦,最后受損的肯定是國家。”
在周世儉看來,鋼鐵行業(yè)不賣鋼板賣鋼坯的例子可能會在稀土行業(yè)重演,“我們現在最缺的還是應用技術,企業(yè)要技術創(chuàng)新,賣高附加值的產品,才能改變現在的狀況,國家的大戰(zhàn)略是保護資源和環(huán)境,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減少開采。”周世儉擔憂隨著稀土企業(yè)的整合,未來形成的“稀土巨頭”們可能會以企業(yè)利益對抗國家戰(zhàn)略。
責任編輯:hq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edbaby.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