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勘經濟進入“新常態(tài)” 發(fā)展可期
2014年09月02日 16:31 13366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金屬報 分類: 重點新聞
8月23~25日,第十一屆全國有色金屬地勘行業(yè)發(fā)展與改革高層論壇在昆明舉辦,會議指出:投資下滑、競爭加劇、利潤萎縮、改革加速已成為我國地勘經濟發(fā)展的“新常態(tài)”,并難以在短期內結束。來自全國有色地勘單位和礦山企業(yè)的90余位代表圍繞地勘經濟新常態(tài)下路怎么走、活怎么干等問題深入討論和交流。
低迷——
地勘經濟進入新常態(tài)
受全球經濟增長緩慢的影響,全球礦業(yè)發(fā)展勢頭放緩,礦業(yè)經濟遭遇“寒流”,我國礦業(yè)經濟也步入下行周期,回暖尚需時日。據初步統(tǒng)計,2013年我國地質勘查投入463億元,較2012年下降9%,其中社會資金投資下降近30%。2013年鉆探工作量比2012年減少530萬米,新發(fā)現礦產地數量也由2012年的414處減少到233處。有效探礦權總數幾年來連續(xù)下降,出讓探礦權個數明顯偏少,出讓價款不到2009年的一半。由于礦產品市場低迷、剛性成本上升,地勘行業(yè)壓力較大。
在討論與交流中,與會代表一致認為,目前地勘行業(yè)經濟發(fā)展進入新常態(tài),主要有3個方面的特點:一是礦產勘查投資在下滑,地勘單位過去賴以生存的技術服務市場競爭更加激烈,盈利能力在下降。從全球看,2013年固體礦產勘查投入較去年下降30%;從國內看,我國礦產勘查投入自去年出現十年來首次下滑后,今年上半年又有所下降,個別省份繼續(xù)維持財政零投入狀態(tài)。二是政府的財政投資在回歸公益,礦權運作回歸理性,而礦權經營難的問題在短時間內難以解決。今年上半年財政資金在總投入和礦產勘查領域的投資比去年同期下降13.7%和20%,但基礎地質、地環(huán)地災和地質科技等領域的投資分別增長51.5%、27%和39%。三是各地勘局正處于既要謀發(fā)展,又要抓規(guī)范的階段。各地事業(yè)單位分類改革持續(xù)推進,如何選擇適應本地實際的分類改革路線,成為地勘單位當前面臨的重大問題。
責任編輯:彭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edbaby.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