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扭虧,中鋁員工真得拼了
2016年03月09日 16:24 4556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電解鋁
沒有不平凡的工作,只有了不起的業(yè)績。
過去的一年,中鋁公司經歷了自2001年成立以來最為艱難的時期,有色金屬市場大風大浪,企業(yè)生產經營備受考驗;但中鋁公司沒有折戟沉沙而是借勢起航,不僅自08年以來首次完成國資委考核目標,實現中鋁股份扭虧為盈,更是抓住機遇實施“加減乘除”綜合舉措,大力推動供給側改革,銷售收入躍居國內冶金行業(yè)首位,為實現中鋁公司“十三五”時期轉型升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成績等不來,功勞丟不了。中鋁公司的扭虧脫困、轉型升級是中鋁全體干部員工堅定扭虧目標不動搖、腳踏實地拼出來的,是十幾萬一線產業(yè)英雄堅守崗位任勞任怨,在困難的市場下干不出來的。
中鋁扭虧的故事,就是一線英雄的贊歌。
平凡的大師
2015年11月3日,趙衛(wèi)和他的團隊收到了一封信。
“你在來信中說,沒有夕陽行情,只有夕陽企業(yè),說得很好!你們最熟悉生產一線和職工隊伍的情況,希望能當好榜樣,帶動身邊同志們樹立信心,頑強拼搏,在扭虧脫困和轉型升級中發(fā)揮出重要基礎作用。”
這是中鋁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葛紅林給中鋁中州鋁業(yè)趙衛(wèi)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的一封復信。兩個多月前的一個大雨天,正是在葛紅林的見證下,趙衛(wèi)工作室開始運行。
如果作為一位大師來看,趙衛(wèi)其實是個普通人,40多歲的年紀,以氧化鋁生產熟料制備環(huán)節(jié)工藝控制而見長,24年站在同一個崗位上,守著同樣的生產設備和工序,沒有什么驚天動地的事跡。
大師只是個稱號,讓人們肅然起敬的是趙衛(wèi)在平凡崗位上取得不平凡的成績。圍繞著自己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工藝環(huán)節(jié),他發(fā)明了“趙衛(wèi)C/S調配法”,主導和參與的多項課題研究獲得了大獎,作為骨干開展的科研項目獲得了國際發(fā)明專利授權,帶領所在班組8人次獲得全國技術能手稱號。他帶領下的料漿配料崗位于2007年獲得“河南省五一勞動獎章”,他被評為有色金屬行業(yè)技能鑒定優(yōu)秀考評員,他的團隊以其技術的獨創(chuàng)性和先進性,在我國氧化鋁生產領域享有很高的聲譽。
正所謂“高手在民間”,中鋁這樣平凡的大師有很多。王建偉是山西中鋁工業(yè)服務有限公司壓容車間三班班長,一名工作17年的“老”焊工。2015年4月,他的團隊接到一項必須在8小時內完成的檢修任務,光是需要組隊焊接直徑為325毫米的管口就有11個,行家里手一看就知道這近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面對難題,王建偉帶領團隊冒著蒸汽熏烤,在夾縫中或趴或蹲,連續(xù)高強度焊接作業(yè)7個小時,一絲不茍嚴絲合縫,用一個鐘頭的提前量,捍衛(wèi)了他焊接大師的榮譽。他是山西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獲得過山西省“個人一等功”,全國有色行業(yè)職業(yè)技能大賽第一名,被評為有色行業(yè)技術能手。
這些平凡崗位上的大師,是中鋁公司改革發(fā)展這個“木桶”中的“長板”,他們用拼搏帶領著企業(yè)騰飛。中鋁中州鋁業(yè)一年前還是一個困難企業(yè)、虧損大戶,2015年在極其艱難的市場環(huán)境下,頂住主要產品價格不斷下滑的壓力,各項生產指標持續(xù)改善,能源使用成本降低超過10%,市場競爭力快速提升,企業(yè)扭虧為盈。中鋁工服公司依托集團內部檢修資源,成立短短時間內就依靠過硬的技術和優(yōu)質的服務拿下了大量訂單,不僅擺脫了等飯吃的日子,更是把合同簽到了土耳其,為公司掙來了外匯,實現中國鋁業(yè)工業(yè)技術走出國門。
最美中鋁人
80后的陳麗芳穿著藍色卡其布工裝,黑色圓頭勞保鞋,紅色安全帽,獲得“五一勞動獎章”并沒有改變她的“中鋁范兒”。
堅守最為不易,更何況是工作繁重的產業(yè)工人。從03年大學畢業(yè)進入中鋁西南鋁,陳麗芳一起就業(yè)的中南工大40個同學中,如今從事材料專業(yè)的一共只有5個人。陳麗芳天天撲在工作上,年幼的孩子看見自己母親陌生的臉,竟然沉默寡言。
堅守成就事業(yè),更何況是孜孜以求的忘我追求。陳麗芳完成了從一名普通的技術人員到“專利達人”,從“專利達人”到模壓工藝主管工程師,從普通的女大學生到“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的蛻變。
陳麗芳和她的同事一起,先后參與了“長征”系列火箭、“神州”系列飛船、“嫦娥”系列工程、國產大飛機等國家航空航天重點項目的材料研制任務,完成了國家急需產品的開發(fā)及公關項目800個,成功研制出國內最大型的高溫合金模鍛件并填補國內空白,創(chuàng)效1000多萬元。
陳麗芳的成長并不是個案,中鋁這個大家庭有一幫“甘為孺子牛”的傳幫帶。53歲的中鋁云銅冶煉加工總廠的火法冶煉工楊濤就是其中的代表。
楊濤17歲進入中鋁云銅,轉眼36個年頭,獲過的獎一口氣數不過來--2006年獲得全國技術能手、2007年獲得全國有色金屬行業(yè)技能大獎,2011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14年榮獲了中化技能大獎。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楊濤是企業(yè)內的“救火隊長”,干過不下十幾個崗位,帶出的學生和團隊成了生產中的頂梁柱。他帶領艾薩爐生產團隊創(chuàng)造了“處理原料最復雜、設備利用率最高、貧化電爐工藝最新穎、煙塵處理工藝最完善、經濟技術指標最優(yōu)秀、員工操作水平最精湛、全球影響最廣泛”七項直接之最,獲得云南省百佳創(chuàng)新型班組、國家級青年文明號、全國職工創(chuàng)新示范崗等多項榮譽稱號。艾薩爐項目的主體部分“富氧頂吹銅熔池熔煉”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幸福是什么?楊濤有自己的答案。“看到冶煉加工總廠的電銅產量由當初的年產6萬噸提高到目前的年產40萬噸,開爐建立熔池時間由原來的20小時縮短到現在的10個小時噴槍壽命由投產初期的兩天達到現在的10天以上,我覺得自己很幸福。”
最美中鋁人,一張英雄榜。王永偉,河南分公司氧化鋁廠磨工,發(fā)明了《王永偉格子磨“三勤一控”操作法》、《礦漿細度優(yōu)化調控法》,一系列發(fā)明創(chuàng)造為企業(yè)創(chuàng)效1000多萬元;吳海文,中鋁廣西分公司氧化鋁廠副廠長,主持研究的“拜耳法氧化鋁生產流程物料赤泥漿中磁選鐵精礦的方法”極大促進了氧化鋁產業(yè)的綜合利用,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1項、國家專利7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1項,每年的利潤貢獻超過1億元。呂新宇,中鋁東輕公司副總工程師,中鋁公司鋁加工首席工程師,先后主持完成了神舟系列飛船、新型飛機所需鋁合金材料的研制,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獲“黑龍江省級領軍人才梯隊帶頭人”等榮譽。
為榮譽而戰(zhàn)
夏天的氧化鋁廠房內,電解槽設備旁,熱軋機操作崗,員工們隨時都能感受到這些巨大裝備火一般的“熱情”,車間里40多度甚至50度的時候是常態(tài)。半個小時一身汗,一天換兩身工裝,襪子能把腳染成藍色,員工們大口大口地喝著綠豆湯和冰鎮(zhèn)汽水來降溫。他們并不起眼,他們甚至過于平凡,扣著的安全帽下甚至很難看清汗水模糊的臉究竟是什么樣子。他們收入并不高,他們甚至沒有離開過工廠所在的城市,但他們就是完成了逆勢突圍的中鋁先鋒隊。
改革發(fā)展是優(yōu)秀員工的“試金石”,企業(yè)扭虧是一線楷模的“點將臺”。中國鋁業(yè)廣西分公司員工蘇元機、覃光陽、韋安華在提質增效的戰(zhàn)役中,上演了“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的故事,發(fā)明的灰乳撈渣裝置獲得國家發(fā)明使用新型專利,成功解決了氧化鋁生產工序中灰乳純度低、后續(xù)工序效率無法提升的問題,年創(chuàng)效超1500萬元,讓平果鋁這個中國鋁業(yè)工業(yè)的旗幟越來越亮。
在中鋁寧夏能源集團馬蓮臺發(fā)電廠,王君普自己就是面旗幟。他用每片29元的保護壓板代替每臺2.7萬元的升級改造開關箱,此開關箱被命名為“君普開關”。他參與的“低負荷工況下給水泵單臺運行”技術革新組態(tài)邏輯編寫,每年可節(jié)能185萬元。正是有了王君普這樣的“大拿”,中鋁寧夏能源年集團頂住了2015年煤炭行業(yè)整體虧損的不利局面,拿下了來之不易的業(yè)績利潤,成為煤炭行業(yè)寒冬中的兩點。
工作雖不分性別,但“女漢子”依然更值得欽佩。在中鋁云銅迪慶礦業(yè),一群巾幗英雄如同高原格?;ň`放在海拔3000多米以上的作業(yè)崗位上。她們是迪慶礦業(yè)科技質檢車間一選廠檢測班的女職工,每天都要與黝黑的礦漿打交道,穿梭在管道交錯、昏暗潮濕的浮選平臺山下,不分晝夜的值守崗位,為企業(yè)的安全生產保駕護航。中國鋁業(yè)青海分公司動力廠5.5空壓運行班,自設立以來已連續(xù)安全運行13個年頭,5.5這個名稱見證了該廠由最初的10萬噸擴產至20萬噸,有擴容5.5萬噸、8.5萬噸,直至目前的40萬噸的發(fā)展歷程。這個班組的女將們長期保持著產值最高、消耗最小的裕興記錄。如果記不住她們的名字,只需知道這些團隊都是“全國五一巾幗標兵崗”。
為榮譽而戰(zhàn),對于中鋁人來講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種邏輯,一種能夠實現“股東增值、企業(yè)增效、員工增收”的現實邏輯,一個融合了大集體、小家庭和自我實現的三維價值,一個以傳統(tǒng)的自我約束和現代的企業(yè)管理相結合的人才成長模式。正如全國勞動模范、中鋁包頭鋁業(yè)工業(yè)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曉燕說的,“我一直認為,一個人無論從事什么工作,擔任什么職務,都應該傾入最大的經歷,這樣的人生才沒有遺憾。”
責任編輯:王慧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edbaby.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